臺海網(微博)1月23日訊 臺灣旺報23日發表社評說,依據大陸海關總署最新公佈數據,2013年大陸進出口總值達4.16兆元美元,年增率為7.6﹪,超過上年成長率6.2﹪,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。在大陸眾多貿易伙伴中,韓國顯得格外搶眼。2013年前11月中韓貿易額達到2500億美元,比上年同期增長了7.4﹪,大陸已成為韓國第一大交易伙伴。
  社評說,韓國企業在大陸高歌猛進,是韓國政府努力的成果。自上世紀末中國大陸加入WTO融入全球自由貿易體系以來,韓國政府就不斷自上層努力,積極改善中韓兩國貿易投資關係,為韓國企業進入大陸市場奠定良好基礎。最近中韓日區域經濟整合進度因中日關係惡化而遲滯,但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尹相直13日明確表示,會將簽訂中韓自由貿易協議(FTA)放在今年貿易政策的首位。此前,韓國“總統”樸槿惠帶領史上最大的企業團訪問北京,受到極高規格的接待,昭示中韓“蜜月期”的到來。樸槿惠甚至親自前往西安訪問,以鼓勵韓國企業在大陸“西進”。
  顯然,韓國對大陸經濟轉型的嗅覺十分靈敏。過去韓國大多數企業與臺灣類似,在中國大陸設廠以轉口貿易方式將產品銷往歐美市場。如今更多韓國企業是根據大陸發展的轉型,改以滿足大陸內需為主的投資和生產,市場潛力更大的大陸中西部逐漸成為韓國企業在大陸發展的新選擇。
  社評說,過去中韓貿易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,現在隨著西部大開發和城鎮化的推進,大量韓國企業開始進入成都、重慶和西安等內陸城市。2012年韓國三星電子投資300億美元在西安建廠,成為大陸中西部地區近年來獲得的最大一筆外來投資。
  由於產業結構相似,韓國一直是臺灣最大的競爭對手。近年來,由於韓國產業規模大型化優勢奏效,臺灣產品在美歐市場的競爭力已落後韓國。目前來看,臺灣在大陸市場的地位也岌岌可危。
  2013年兩岸進出口貿易總額超過1972.81億美元,雖然較去年同比上升16.7﹪,但投資金額開始嚴重衰退,2013年前11個月僅有76億美元,較2012年衰退達22.28﹪之多,投資是貿易前導,預期兩岸貿易增長勢頭將出現逆轉。
  社評說,官方層面,中韓自貿協議正在如火如荼推進,《兩岸服貿協議》卻止步不前,企業空有一番雄心卻無處施展。大陸經濟正在急速轉型,服務業將成為未來新增長點,全球投資者均已瞭解,2013年大陸外商投資中,服務業投資已經超過50﹪。在對大陸服務業市場的佈局上,臺灣和韓國更顯此消彼長。
  由於兩岸的特殊關係,大陸選擇首先將服務業市場開放給臺灣,韓國企業在臺灣競爭壓力下,經由政府與政府間的談判,現在也迎頭趕上。今年1月中國大陸和韓國在西安結束了第九輪談判,能源、資源、科學技術、資訊技術等產業的自貿協議主要框架已談成,在未來的第二階段談判中,文化、物流、醫療等服務領域的談判將正式納入。
  社評說,事實上,韓國服務業本身就很有實力,醫美、娛樂等行業在大陸有廣泛口碑,赴韓醫療旅游的大陸客數量居首。2012年韓國服務業輸出為1103億美元,臺灣只有490億美元,不到韓國的一半。過去3年韓國的服務貿易輸出由15名上升到第13名(2012成長16.3﹪),臺灣則由25名下降至26名(成長6.8﹪)。可以預見,未來韓國將對在陸台商造成更沉重的壓力。
  面對壓力,臺灣不能逃避,必須勇敢面對。首先,政客勿再幻想大陸資本“攻陷”臺灣,而應該思考《兩岸服貿協議》對臺灣未來十年佈局的意義。如今大陸進入全面開放階段,臺灣不可能完全像過去“近水樓臺先得月”,如果不能儘快達成服務業FTA,大陸市場將由韓國等其他競爭者率先佈局。
  其次,臺灣服務業在“四小龍”中偏弱,現在急需亡羊補牢。1980年代以來,發達國家地區就進入貨物貿易向服務貿易轉型,服務業的利潤遠超製造業成為共識。臺灣要占據產業鏈的上游,就必須從提供加工、產品向提供知識、資訊、技術轉型。
  社評說,從這個角度來看,大陸不僅是臺灣服務業的重要市場,更是走向廣闊天地的平臺。我們期待,臺灣服務業在大陸能夠直面韓國競爭,重獲逐鹿全球的實力。
  責任編輯:燕子  (原標題:旺報:大陸服務業市場 臺灣慘輸韓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bobcfzykwwn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